移至主內容

《傳播使徒》光啟社傳奇 影傳系黃乃琦寫電視史

  

 

  早於台灣電視事業開播之前,有一群傳播使徒,幫台灣電視製作奠定了厚實的基礎;他們是一群天主教耶穌會士成立的光啟社,也是台灣電視圈的搖籃。從1958年在台灣創設的光啟社超過65年,曾經製作無數膾炙人口的電視劇《傻女婿》、《新武器大觀》、《藍天白雲》、《婆婆媽媽》、《巨星之夜》等國台語電視劇、單元劇、綜藝節目、紀錄片、英語教學影片、動畫片、宗教片、黨政軍工商文教影片,有能力用多國語言配音,發行全世界。本校影像傳播學系黃乃琦副教授不容青史盡成灰,寫出《傳播使徒:傳教、傳媒與傳訊---耶穌會光啟社與台灣電視發展(1958-2008)》,跨越半世紀,共十四章,卅七萬字,677頁厚厚一本書,是台灣唯一的光啟社研究,補足台灣電視傳播史的另一章。

  「我是看光啟社節目長大的」,作者黃乃琦老師說,他從高中就和電視結緣,大學就加入電視台節目的製作表演,研究所畢業後投入電視圈25年,受到許多光啟社前輩的啟發。他回母校輔大影傳系教電視,銜命製作大傳系創辦人張思恒神父紀錄片,發現張神父早在1965年就是光啟社節目部的經理。2017年光啟社長丁松筠神父歸返天鄉,黃老師寫丁神父紀念新聞稿時,感慨光啟社製作電視劇的時代過去了,這段歷史並未被學界完整研究,決心為光啟社書寫傳播史,為何福傳能得到這麼多金馬獎、金鐘獎、和亞洲各大獎項?

  黃乃琦老師的《傳播使徒》發現,光啟社有16位社長、幹部、董事長、董事,都曾是輔大的校長、副校長、院長、所長、主任和教授。可見這些傳播使徒培養出的菁英,從1960年代起,即能流動於宗教、社教和文教界,和輔大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。

  2019年黃乃琦老師獲得輔大于斌基金會補助,挖掘光啟檔案、出版品、社訓,翻閱腳本、看影片、照片檔案、口述歷史,解析了光啟半世紀來如何與台灣電視界共榮共存。本書以編年史書寫歷任負責人以福傳精神,製作各種節目,意在福傳,卻不說破,貼近觀眾,世俗化卻不媚俗,與商業電視台大相逕庭,這是一股社會清流,為台灣電視圈留下一方淨土。

  《傳播使徒》勾勒出美籍卜立輝神父利用美軍戰後廣電物資,創光啟社後,派神職人員和信徒赴美國大學深造,派人到NHK和美國電視公司訓練,送趙澤修赴迪士尼學動畫,成為台灣動畫之父。光啟社這些精英分期舉辦電視講習班,培訓第一代電視傳播人才。至今,沒有電視台主管有卜立輝的無私精神和遠見。

  《傳播使徒》細數鮑立德創辦舞團,拍綜藝節目;破格率取沒有學位的蔡志忠,促成他成為全球漫畫大師。1976年單國璽神父當社長開拓全球福傳。1980丁松筠神父接手,打造光啟社金色招牌,是位全能的傳播使徒。嚴任吉神父任社長,適逢1987年解嚴,戮力對抗媒體巨變,讓危機變轉機。

  《傳播使徒》兼顧學術書寫形式,論述清晰,引述有據;作者走筆行文,流暢優雅,點出了每一位光啟人的記憶所繫之處,值得光啟人、觀眾和電視界一讀。112年3月8日星期三下午13:40將舉辦新書發表會,黃乃琦老師在輔大倬章樓四樓聖保祿廳,邀請您來翻開光啟社的一頁傳奇。

公告